欢迎访问博莱雅BLBoLeyA官网,我们诚挚的期待与您进行长期合作。

客服热线        158-2016-7734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家里有个“中国”——中国木作之美

发表时间: 2021-08-12 10:30:51

作者: 惠州博莱雅家具有限公司

浏览:

正因为有了木头,人们才可以“构木为巢”,搭建栖居之所,才学会了“钻木取火”,拉开了文明的序幕。走出森林的人类,却不曾放弃过以木为本的生活,垒土为台,构木为巢,环之以水,炊之以火——古老生活方式代代相承,几乎至今未改。这记忆一直流传下来,并已深深镌刻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图谱当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五矗》

正因为有了木头,人们才可以“构木为巢”,搭建栖居之所,才学会了“钻木取火”,拉开了文明的序幕。走出森林的人类,却不曾放弃过以木为本的生活,垒土为台,构木为巢,环之以水,炊之以火--古老生活方式代代相承,几乎至今未改。这记忆一直流传下来,并已深深镌刻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图谱当中。

      木之美感,得自天然;木之特质,体现在其环境友好性。“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只要加以基本的照料,木头是最可再生的材料。木头予人的感受是温暖、质朴和独特的,斑斓的纹理、柔和的触感、清香的气味,都能安抚人的心绪。

      木头一经匠人之手,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便不只有自然之美,还有结构之美。而将两块木头结构在一起的,是榫卯。榫卯就像隐藏在两块木头中的灵魂,当工匠将它们紧紧嵌合在一起之后,两块木头便像生长在了一起,从此不再分开。无论是一栋房屋、一扇门窗或是一件家具,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同样的主题:木头的相遇与搭建。这就是木作。

      人们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榫卯的应用,当时的榫卯已有燕尾榫和企口等多种形式,用于受力不同的构件上。就是这个开始,定位了中国古代木作的演化方向,那就是不用铁钉等辅助连接方式,完全依靠榫卯连接起众多木构件。这个方法越来越成熟,直到宋代达到巅峰,一栋体量巨大的宫殿有成千上万的构件,不要一枚钉子就能紧紧扣在一起,实在非常了不起。

      木作的世界,是由长时间的实践和对木头性质的透彻认识支撑起来的,充满了富有智慧的木头的组织形态和结构方式。

      在《庄子》书中,讲述了一个叫梓庆的木匠的故事--梓庆擅用木头制作一种叫鐻(jù)的精巧乐器,看过的人都惊叹不已。鲁国君主问他是如何做到的,梓庆回答说:在做鐻之前,我就开始静心斋戒,如此到了第三天,官爵俸禄这些杂念都已抛却;到第五天,别人的褒贬毁誉也都已忘却;到第七天,世间所有的喧嚷都不存在,连自我都忘失了。这时,我才进入山林,观察树木材质,精心挑选最合适的木材。等到一个完整的鐻已经在胸臆间成型,我才开始动手制作。只有将木材的天性和纯熟的手工结合起来,制成的器物才会浑若天成,精妙无比。这个故事证明了,木作,是将自然之力和匠心玄想结合得最为高妙而不着痕迹的人类创造活动。

      一件木作,就仿佛是自然造化借助匠人双手,所成就的最和谐、美妙的存在之物。木作,体现着匠心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匠心创造的最杰出成果。


家里有个“中国”——中国木作之美
正因为有了木头,人们才可以“构木为巢”,搭建栖居之所,才学会了“钻木取火”,拉开了文明的序幕。走出森林的人类,却不曾放弃过以木为本的生活,垒土为台,构木为巢,环之以水,炊之以火——古老生活方式代代相承,几乎至今未改。这记忆一直流传下来,并已深深镌刻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图谱当中。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客服在线电话

 

我们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We'd really like to know what you think.

 

158-2016-7734

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皇后村绿茵泉贸易有限公司1栋

BoLeyA

 

我们诚挚的期待与您进行长期合作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定制案例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惠州博莱雅家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21 Inc.  

电话:15820167734

地址: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皇后村绿茵泉贸易有限公司1栋

粤ICP备2022062759号

技术支持:粤尚科技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